一、创设氛围,让学生敢问
课堂上,要让学生敢于提出问题,教师首先要创设轻松的课堂氛围,让每个学生都有心理安全感,都敢于猜想,敢于怀疑,敢于提问,把传统的教学模式“满堂灌”变为师生互动。同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采用语言的激励、手势的肯定、眼神的默许等手段,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赏。对于不善于提出问题的同学,一旦提出问题,首先应肯定其勇气,然后再进行分析;对于那些好问但总是抓不住要点的同学,不嘲笑、讽刺,而是耐心引导,对于提出有价值问题的同学,应鼓励其进一步探索,大胆创新。
二、广开言路,让学生会问
在学生还没有养成提问的习惯或所学知识较难时,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先进行讨论,在小组内提问,也可以设计好问题,引导学生模仿老师提问。提问内容要由浅入深,由易到难。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后,学生就会初步掌握发现问题、解决问题的方法。例如:在一年级教学比多、比少应用题时,一般例题中给我们已知信息或一个问题,然后是“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?”比如:红花有8朵,黄花有15朵,让学生提出问题,一开始对于有些学生来说很难,我就交给他们提问方法,经过训练后,同学们对于只给信息不给问题的题目,他们也会提出:它们一共有多少?谁比谁多多少?或谁比谁少多少?等。这些问题是学生自己提出的,他们乐于解决,乐于探究。
三、精心组织,让学生善问
要使学生善于提问,教师首先要为学生做如何提问的示范,或有意设计一些疑问留给学生,启发学生去探索,从而让学生在探索中有所发现和创新,特别是在自己思考后还不明白,不理解的地方寻找问题,多问几个“为什么?”
例如,我在上学期教学“相交与平行”这一节课时,在课的最后总结时我问:对于平行线你们还有什么想法?生1: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线吗?生2:为什么要在同一平面内?这些都是学生还不明白的知识点,在课堂上,要给学生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,留给学生充分探索的时间,让学生互相质疑或向教师提问,准许学生有疑就问,就是在教师讲授过程中也允许学生插话、提问,不要怕打乱原来的教学程序。特别是对学生提出的有创新性的问题,教师要给予积极的评价,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。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